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面對持續發展的春旱挑戰,彬州市迅速響應,通過構建三級聯動機制、科技精準施策、多元投入保障等多措並舉,在抗旱保糧工作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截至當前,已完成1880畝灌溉任務,並同步推進23.4萬畝小麥"一噴三防"作業,為全年糧食穩產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糧食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在糧食安全戰略指引下,彬州市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成立抗旱保糧專項指揮部,召開專題部署會議,制定《農作物抗旱技術意見》等3份指導文件。通過建立市鎮村三級協同體系,形成"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快速反應"的應急網絡,確保抗旱措施精準落地。這種機制創新有效整合了行政資源與基層力量,為科學應對旱情提供了制度保障。
針對不同區域農業特點實施差異化技術方案:灌溉區完成設施檢修專項行動,新鋪設微噴帶16萬米提升節水效率;旱塬區統籌調配運水車807台次,累計運輸澆灌用水3435.2噸。同時組建7支專業農技服務隊,包抓全市10個鎮辦,下派技術人員360名覆蓋全部156個行政村。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培訓模式開展技術指導100餘場,發放資料1.46萬餘份,直接動員9650餘名群眾參與抗旱行動。
統籌財政資金390萬元建立專項保障池,其中165萬元定向用於購置抗旱專用肥料藥品、灌溉設備及無人機作業。創新搭建"資金使用雲監管"平台,通過數位化手段實現資金流向全程可追溯,確保每筆經費精準投向農田建設。這種"財政主導+科技支撐+群眾參與"的投入模式,有效破解了抗旱資源分散難題。
在傳統抗旱措施基礎上,探索建立長效增產機制:引導農戶利用油菜、小麥收穫後的土地空檔期,種植豆類、玉米等短生育期作物。這種"時間差種植法"預計可覆蓋23.4萬畝耕地,通過延長複種指數實現全年糧食產能的系統性保障。目前該模式已在各鎮辦全面推廣。
此次抗旱保糧行動充分展現了系統的治理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在應對極端天氣挑戰中探索出"科技支撐、機制護航、多元投入"的有效路徑。下一步,彬州市將持續鞏固現有成果,強化技術服務體系,完善應急儲備機制,為築牢糧食安全防線提供可複製的縣域經驗。通過這些紮實舉措,不僅守住了當前糧食生產的底線,更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了基層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