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農業 資訊詳情
北糧南運新突破:多式聯運「一單制「班列開啟高效物流新時代
 糧食 2025-05-22 13:20:19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2日)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糧食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我國糧食流通體系迎來重大創新。近日,全國首列搭載3000噸玉米的多式聯運「一單制」班列從吉林榆樹站啟程,標誌著糧食物流效率與成本控制取得實質性進展。通過鐵路、海運無縫銜接,全程運輸周期縮短至13天,較傳統模式減少5天,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

  一、「一單制」創新模式重塑糧食物流效率

  5月22日,全國首列糧食多式聯運「一單制」班列正式運行。該班列從吉林榆樹站出發,15小時內直達遼寧營口港,隨後經海運抵達廣西欽州港。與傳統運輸相比,「一次委託、全程追蹤」的服務模式省去了多次協調承運人、反覆交接單證等繁瑣流程,實現「一箱到底」和「一單結算」。這種集成化操作顯著降低了貨物在轉運環節中的損耗風險,同時通過數位化平台實時監控物流軌跡,為糧食企業提供了更透明的供應鏈管理。

  二、運輸時效與成本雙突破支撐糧食產業降本增效

  數據顯示,該班列將全程運輸時間從過去的18天壓縮至13天,降幅達30%。鐵路部門通過優化「公轉鐵」運輸結構,推動糧食企業專用線建設,進一步縮短了貨物集散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以本趟班列為試點測算,綜合物流成本預計降低約15%,尤其在減少短駁運輸、避免多次裝卸損耗方面成效顯著。

  三、「鐵路+海運」協同構建糧食流通新格局

  當日,鐵路部門與重點糧食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通過多式聯運網絡覆蓋東北、華北、華南核心產區和消費區。這種跨區域協作不僅提升了北糧南運的通道能力,還為國際供應鏈銜接創造了條件——班列貨物從營口港直達欽州港後,可快速分撥至東南亞市場,形成「內循環+外循環」雙輪驅動效應。

  四、科技賦能與體系創新保障糧食安全穩定

  通過整合鐵路貨運系統與海運信息平台,「一單制」模式實現了物流數據的全程貫通。例如,貨主可通過專屬APP實時查看貨物位置及通關狀態,大幅提升了應急響應速度。未來,隨著更多糧食專用線投用和運輸標準統一,預計全國糧食物流成本將進一步下降,助力糧農增收與市場供應穩定。

  總結展望

  此次多式聯運「一單制」班列的開通,是我國糧食流通領域數位化、集約化改革的關鍵里程碑。通過縮短時空距離、降低運營成本、強化協同保障三大路徑,不僅為東北玉米等大宗農產品開闢了高效出海通道,更探索出一條可複製推廣的現代化物流模式。隨著後續戰略合作協議落地,我國糧食供應鏈將更加安全可控,在服務鄉村振興與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更大作用。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糧食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