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關注不斷增加,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2025年,新能源汽車(NEV)的市場份額持續擴大,政府補貼策略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對不同政府補貼策略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定價決策的研究,探討了政府最優補貼策略及其對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定價決策和運作績效的影響,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2025-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許多地方政府出台了「以舊換新」政策,以促進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例如,2021年,廣東省對報廢舊車後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車主補貼10,000元/輛,對轉出舊車、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車主補貼8,000元/輛。2024年,中國商務部、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出台了《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進一步提高了補貼標準。這些補貼政策從單補貼政策演化為雙補貼政策,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政府補貼策略對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定價決策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新能源汽車市場供應分析提到為了分析政府補貼策略對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影響,構建了三種情景下的供應鏈博弈決策模型:無補貼情景(模型N)、僅對以舊燃油車(FV)置換新能源汽車的顧客進行補貼的情景(模型S)以及對以舊FV置換新FV和新能源汽車的顧客均進行補貼的情景(模型D)。這些模型考慮了製造商和零售商的決策過程,以及政府在補貼政策中的角色。通過這些模型,可以深入探討政府補貼策略對新能源汽車定價決策和供應鏈運作績效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政府補貼策略對新能源汽車的定價決策和供應鏈運作績效產生了顯著影響。具體來說,政府補貼主要影響新能源汽車的定價及舊燃油車的回收價格。雙補貼政策能夠最大化新車總銷量、消費者剩餘及社會福利,但同時也會產生最高的總財政支出。此外,政府補貼策略與消費者環保意識和舊車耐用性相互作用,影響供應鏈的運作績效。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提升會增加老顧客的置換需求。當舊車耐用性不高時,雙補貼政策會給製造商和零售商帶來更高的利潤;而當舊車耐用性較高時,僅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對製造商和零售商更有利。
進一步分析了消費者環保意識和舊車耐用性這兩個關鍵參數對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運作績效及政府補貼的影響。研究發現,消費者環保意識的增強會提高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而降低燃油車的銷量。在消費者環保意識較低的區域,政府僅提供新能源汽車補貼即可;而在消費者環保意識較高的區域,政府可提供雙補貼。此外,舊車耐用性的提高會降低老顧客置換新燃油車的意願,但對新能源汽車的置換需求影響較小。政府應根據舊車耐用性和殘值動態調整以舊換新補貼策略,以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推廣。
通過數值仿真分析,驗證了上述研究結果。仿真結果表明,消費者環保意識和舊車耐用性對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供應鏈總利潤以及政府補貼水平均有顯著影響。政府在制定補貼政策時,需要綜合考慮成本效益,尋找財政支出與社會福利之間的最佳平衡點。製造商和零售商應密切關注政府補貼政策的變化,及時調整產品定價和營銷策略,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同時,製造商需兼顧消費者耐用性需求與供應鏈經濟效益,選擇合適的產品設計策略,以確定最優的汽車耐用性水平。
綜上所述,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受到政府補貼策略的顯著影響。政府的雙補貼政策雖然能夠最大化社會福利,但也帶來了較高的財政支出。因此,政府在制定補貼政策時,需要充分考慮消費者環保意識和舊車耐用性等因素,靈活調整補貼策略。製造商和零售商則應根據政府補貼政策的變化,優化供應鏈定價決策,以提高供應鏈的運作績效。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探討不同補貼政策下企業的最優以舊換新策略,以及政府補貼總支出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的補貼策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