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新能源 資訊詳情
推進新能源與生態治理協同發展 全力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
 新能源 2025-04-06 06:33:10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我國正加速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將能源結構優化作為實現「雙碳」目標的核心路徑。通過政策引導、技術創新和工程實踐,光伏治沙、大型風光基地建設等創新模式不斷湧現,為新能源開發與生態保護協同推進提供了新思路。本文聚焦三北地區生態修復與新能源發展的深度融合,展現我國在綠色低碳轉型中的系統性部署與階段性成果。

  一、頂層設計強化綠色低碳發展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新能源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完善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體系,並將「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納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點任務。2023年通過實施三北工程標誌性戰役,全年推進重點項目287個,完成生態治理面積超5700萬畝,為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國家層面正加快編制《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光伏治沙規劃(2024—2030年)》,通過統籌生態保護與新能源開發,推動東部殲滅戰、西部阻擊戰和中部攻堅戰協同推進,形成橫跨我國西北至華北的綠色能源走廊。

  二、創新模式探索生態修復與光伏融合路徑

  針對三北地區廣袤沙漠戈壁的資源稟賦,相關部門聯合劃定適建區域19.98萬平方公里,理論裝機容量達近100億千瓦。通過制定專項用地管理政策和建設規範,在光伏板陣列下開展固沙植被種植、節水灌溉等生態工程,實現「板上發電、板間種草、板下修復」的立體化治理模式。2023年發布的《關於有序推進光伏治沙項目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從全生命周期規範項目建設標準,確保新能源開發與荒漠化防治形成良性循環。

  三、政策保障護航綠色能源高質量發展

  為破解土地要素制約問題,相關部門建立專項審核機制,對風電光伏基地和能源通道建設開闢綠色通道。同時依託全國荒漠化監測數據,構建適建區域動態評估體系,優先支持生態影響小、技術經濟性優的項目落地。通過收集整理不同地域的典型案例和技術方案,正在形成覆蓋規劃、設計、施工、運維的標準化體系,為規模化推廣提供可複製的經驗模板。

  總結來看,我國正以系統化思維推進新能源與生態保護協同創新,在三北地區構建起光伏治沙長城這一綠色屏障。通過政策引導、技術創新和工程實踐的多維發力,既有效遏制荒漠化擴展態勢,又加速能源結構轉型進程,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了堅實支撐。這種「生態優先、綠能驅動」的發展模式,不僅助力國內綠色發展新格局構建,更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與方案。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新能源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