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新能源 資訊詳情
全球貿易變局下新能源產業的挑戰與突圍路徑
 新能源 2025-04-07 21:51:35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政府宣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貿易夥伴實施"對等關稅"政策,針對光伏、鋰電等新能源領域設置階梯式加徵稅率。這一舉措引發國際產業鏈深度調整,但中國企業通過多元化市場布局和海外產能建設,在壓力中探尋破局之道。

  一、出口結構分散化緩解直接衝擊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新能源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2024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額連續第四年突破2000億元大關,組件與電池片出口量分別同比增長12%和40%,鋰電池出口數量達39.1億個創歷史新高。儘管美國將動力電池關稅提升至73.4%,儲能系統稅率55.9%,但行業數據顯示實際衝擊有限:光伏組件出口前十市場未包含美國,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貢獻主要增量;鋰電領域雖美國仍是最大單一市場(占中國鋰電出口額25%),但頭部企業通過技術授權與本土化生產降低直接風險。這種區域分布差異使關稅政策未能形成系統性打擊。

  二、產業鏈韌性顯現成本緩衝空間

  光伏領域,雖然新關稅可能將矽料、電池片等關鍵環節納入徵稅範圍,但國內企業已構建多層級應對機制:通過越南、土耳其等地的海外產線規避高額稅費。寧德時代在摩洛哥建設的生產基地,珠海冠宇規劃的馬來西亞工廠,均體現供應鏈前移戰略。成本端數據顯示,儘管美國市場組件價格高出全球均價30%,但中國企業的製造成本優勢(較東南亞低約15%)仍能部分抵消關稅影響。

  三、區域產能布局成避險關鍵

  面對政策壁壘,新能源企業加速推進"本地化生產+分布式網絡"模式。光伏領域已有蘇美達土耳其400MW組件產線、天合光能阿聯規劃項目;鋰電行業則形成"歐美+東南亞+非洲"三線布局:億緯鋰能在馬來西亞擴產,國軒高科落子摩洛哥,孚能科技在土耳其建成6GWh產能。這種戰略布局使企業既能規避關稅壁壘,又可利用區域稅收優惠(如越南企業所得稅率僅20%),保持全球競爭力。

  四、技術輸出與市場開拓雙輪驅動

  在直接出口受限背景下,中國新能源企業創新合作模式:寧德時代通過技術授權進入美國供應鏈,欣旺達採取終端間接銷售策略。同時加大新興市場開發力度,巴基斯坦光伏組件進口量同比激增180%,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亞洲最大增長極。這種"技術換市場"的策略使2024年中國鋰電出口總額逆勢增長13%,印證了多元化戰略的有效性。

  總結展望:關稅壁壘倒逼產業進化升級

  美國關稅政策客觀上加速了中國新能源產業鏈的全球化重構進程。數據顯示,2024年海外建廠投資同比增幅超65%,區域產能占比從28%提升至41%。未來行業競爭將更聚焦於技術專利布局與本地化生態構建,而中國企業在製造成本、規模效應方面的優勢仍構成核心競爭力。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具備柔性供應鏈和創新商業模式的企業將在變局中把握先機。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新能源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