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進入2025年5月以來,國內房地產市場呈現多維度變化。從一線城市高端住宅集中入市到地方補貼刺激置換需求,從房企債務重組方案推進到商業資產併購加速,行業在分化與整合中持續調整。本文通過五大核心事件解析當前市場格局及未來趨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房產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5月24日官方數據顯示,上海10個新盤共計917套房源即將入市,其中3個項目單價超10萬元/平方米。浦東世博濱江的保利世博天悅以18.2萬元/平方米均價推出76套大平層產品。這一現象反映當前市場供需分化:高端改善需求加速釋放,而剛需盤與豪宅形成顯著價格斷層。分析指出,「啞鈴型」供應或推動資金向稀缺資源項目集中,加劇購房者梯度分化。
5月23日發布的專項補貼申報指引明確,在2025年5月至2026年5日期間,個人通過「賣一買一」置換新房可獲1%購房補貼(最高3萬元)。該政策旨在激活二手房流動性並引導需求向新建項目轉移。不過專家提示需關注政策執行中的難點:一方面二手房價下行可能削弱舊房出售意願;另一方面財政補貼可持續性將直接影響實際轉化效果。
5月23日披露的重組框架顯示,旭輝擬對7隻存續債券(總規模100.6億元)提供四項選擇:現金購回、股票經濟收益權置換、資產抵償或長期展期。若持有人未主動選擇,默認進入全留債方案。這一模式借鑑了融創等房企經驗,通過「資產+股權」組合創新化債路徑。然而,在銷售同比下滑49%的背景下,資產處置效率與現金流平衡仍是關鍵風險點。
5月21日市場監管總局批准了由太盟珠海、高和豐德、騰訊等共同設立的合營企業對萬達48個商業地產項目的收購。標的覆蓋廣州、成都、杭州等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核心商圈。此次交易無條件放行釋放出監管層支持優質資產盤活的信號,但需警惕剩餘資產流動性風險及多主體管理協同問題。
截至5月23日,碧桂園境外債務重組協議已獲現有票據本金總額逾70%持有人加入,並將同意費用限期延長至6月中旬。若最終達成75%門檻,或顯著改善市場對其償債能力的預期。此舉標誌著房企風險化解取得階段性進展,但後續銷售回款與債權人談判仍面臨壓力。
總結
本月房地產行業動態折射出三大特徵:一線城市高端化供應加劇分化、地方政策嘗試激活置換需求、債務重組進入模式創新深水區。從資產併購到信用修復,市場參與者正通過多元化策略應對挑戰。未來政策落地效能及企業現金流改善情況,將決定行業能否在震盪中實現結構性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