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事件概述】在電力基礎設施改造頻發的當下,如何平衡施工需求與居民用電保障成為城市治理難題。上海市奉賢區近日完成全國首個規模化車網互動臨時供電項目:5輛社會新能源汽車通過V2G充電樁組成移動儲能網絡,在老舊小區電力升級期間為36戶家庭提供持續供電,開創了"車放電、民用電"的能源協同新模式。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在奉賢區奉浦二村電力設施升級改造工程中,國網上海奉賢供電公司首次啟用新能源汽車組成的移動儲能系統。面對小區內道路狹窄、空間受限等挑戰,5輛新能源汽車通過V2G充電樁接力放電260千瓦時,成功替代傳統應急發電設備完成7小時臨時供電任務。這種創新模式不僅節省了大型設備的停放空間,更實現了零噪音、無污染的綠色保障。
該系統依託城市級能源管理平台實現精準調度:在施工前24小時啟動資源篩選機制,通過大數據分析定位附近具備V2G功能的新能源汽車。車主響應邀約後,系統自動規劃最優接入時序,並實時監控放電功率、電池容量等關鍵參數。當某車輛電量降至預設閾值時,移動充電樁內置儲能模塊無縫銜接保障供電連續性,實現"車樁網"協同運作。
項目創新採用碳普惠機制激發車主參與熱情:車主每放電60度可獲得等值1.67倍的充電抵扣積分。這種雙向價值流動模式既降低了電網應急成本(較傳統發電車節省約40%費用),又為新能源車主創造了新型能源收益渠道,形成"電力供應碳積分回饋"的良性循環。
相比單台功率300kW的傳統應急電源,此次應用的V2G系統通過資源整合實現260kWh持續供電,在空間占用減少75%的同時顯著提升能效。據測算,當全市10萬台新能源汽車接入該平台時,可形成相當於2個大型變電站的移動儲能能力。這種分布式能源管理方式為應對極端天氣、突發故障等場景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
【總結展望】上海此次實踐驗證了新能源汽車作為"移動儲能單元"的城市服務價值,標誌著車網互動技術從概念走向規模化應用。通過構建政府電網車企協同機制,未來可將該模式推廣至更多民生保障領域,在提升供電可靠性的同時加速交通與能源系統的低碳轉型。隨著V2G充電樁網絡的完善和電池技術疊代,城市能源管理正迎來"萬物互聯、智慧調度"的新紀元。